2023年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菁选8篇(范文推荐)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1  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增速趋缓,有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已经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步拉大,严重挫伤了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菁选8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菁选8篇(范文推荐)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1

  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增速趋缓,有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已经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步拉大,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2

  *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3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创造的价值少

  种田收益少,土地利用率低。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产品价格低,90%的农民认为种地越来越不合算,所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今年状况稍有好转。

  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所利用的土地创造的价值很少。农民大多从田间收入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从单位面积土地收益来看,除去成本以后,所剩不多。

  2、农民实际收入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很低,人均年节余仅125元。按家庭收入有否节余分布看,无节余甚至是入不敷出的农户比例占61%,收入高的农户集中在少数。有33%的农户基本无节余,每年的收支勉强能持*。

  在无节余的农户中28%的农户则是每年辛苦劳动不仅仅无剩余,反而要靠借款、欠债维持生计。这部分农户中,约有8%的家庭是因为家中有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过多而造成负债;而剩下的20%的家庭的情况则让人心痛:家中没有象样的家具,房子低矮、漆黑,有许多人还表示因为缺钱,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上医院看病的。

  节余的农户占39%,其中人均节余额在500元以上的农户比例为6%;人均节余额在200―500元的农户比例为9%;剩下的24%的农户人均节余额都在200元以内。

  3、农产品转化率低、加工增值少

  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调查结果证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商品部分的(占农产品总量的28%)是自我食用部分(占农产品总量的72%)的约13%。

  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对于出售的产品,95%无任何加工而直接销售。在5%的加工部分,加工程度很低,如将黄豆加工成豆腐,将大米加工成年糕等,创造的农产品附加值少。

  4、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外出打工收入低

  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困境:

  一是农村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剩余。尤其是在以产水稻为主的江夏区大桥乡,村民们说:“我们每年就忙那么几阵子,合起来也就两三个月吧。”

  二是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难。在所调查的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景气,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少,缺乏技术,做生意、办工厂困难很大。

  三是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但获得收入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外出打工的农民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6%。但据外出打工的农民讲,他们出外打工都是干重体力活,辛辛苦苦做一年,只能收入1200元左右。

  5、生产成本高

  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高。在所调查的五个区域,农民从田间获得的年收入不足350元人,而肥料、种子、生产工具和灌溉、脱粒等生产成本合计高达105元人,若计算劳力支出,生产成本就更高了。

  6、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多

  调查发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了许多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某些农村基层组织与所谓的服务农民的经营性公司相结合,经过垄断经营,或明或暗地提高农民所需生产资料的价格。一农户反映,某粮种的实际价格为2元包,而那些组织摊派过来必须要4元包。农民信息相比较较闭塞,*又在致富信息上指导不多。调查中我了解到,有的农民轻信了一些小报上的虚假信息,被骗去了不少的钱财,也有的因为投资的项目不切合实际而赔了本。

  7、落后的消费意识造成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多

  不合理的消费支出主要表现:

  一是农村重人情,婚嫁寿葬的支出多。过分强调人情的“礼尚往来”给不少家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你花3000元,我花5000块,攀比现象严重。

  二是农民*时省吃俭用,而逢年过节支出过大。

  三是部分农民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并且越是贫困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

  二、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工作的思路不明确

  71%的农民认为,收入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引导不力。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认为农村的生产由农民自我负责,放弃了对农民生产的引导。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今日,农民发展经济,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有力的引导。如果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思路上不以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中心,那么农村的工作就难以做好。

  2、农民的效益观念不强

  农民在生产中没有注意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性。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中粮食居多,粮食作物的产量占了农产品总量的74.5%,而一些相对单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却不到5%。

  3、农民文化素质水*低

  调查数据证明,高中及相当学历的仅占13%,小学及小学未毕业者,其比例高达48%。以上只是理解基础文化教育的情况,而事实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少的。

  三、农民增收的潜力

  1、农民盼望致富的迫切心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60%以上的农民表示为了能够在闲暇时赚点钱,他们什么活都愿干。据出外打工的农民介绍,为了早日富裕起来,他们愿意用自我的辛勤劳动去换取低廉的报酬。

  2、农民已经启蒙性地理解市场经济意识

  经历了改革开放,农民经过报纸、电视、收音机等媒体的宣传,出外打工者的切身体会及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理解了许多市场经济的信息,思想意识也开始有启蒙性地转变。

  3、富饶的土地是农民致富的物质基础

  农民的收入较低,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仍然具有极大的活力。只要在*的引导下,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土地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将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供给稳定的保障。

  4、国家已具备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上已具备了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产业化引导和扶持的经济实力。

  5、农产品加工潜力大,市场需求大

  在实际生产中,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与加工深度成正比。比如小麦,0.2斤小麦值不了0.1元钱,但加工成面粉就能值0.2元钱,再做成馒头呢,就能卖0.4元钱,若做成面包,大概就会再增值到2块钱,但如果哪位老先生用它作成了面人(玩具),恐怕就能卖7、8元钱了……况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

  四、对农村工作的几点提议

  1、基层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是搞好农村一切工作的源头,农村基层组织应据此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前期准备的工作上,各级组织应当做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应用、市场意识、技术信息等的引导,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放宽农民进行其它生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县、乡(镇)各级*应当提出具体的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在资金和技术两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上,供给政策上的支持。

  2、根据自愿原则,相对集中土地,构成规模经济

  村里在进行土地调整时,留足农民要种的田,将愿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尽量集中在一齐,经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中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种植(养)大户经营。由于大户专业经营,规模大、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够使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土地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转让自愿和联产承包职责制不变的基本原则。*要作的只是引导,切不可强制执行。

  3、引导农民建立合作性服务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应按市场规律建立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应参与市场竞争。为了避免垄断,应允许自发地组建多个实体,竞争服务。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而开展,包括科技、购销、加工、储运、资金等服务。

  据调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90%的村民是菜农,若能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在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户供给相应的信息与服务,或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蔬菜消费市场进行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综合经营,将必然提高菜农的收益,提升产业化水*。

  4、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农业作为根基,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经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为例,该村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生活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居民的收入在所调查的地区中较高。但该村的蔬菜产业化程度低,仍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品质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小。该村能够优化产品结构,对中低档蔬菜扩大产业规模,与口、武昌、青山石化等大型蔬菜市场加强联系,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武汉的中低档蔬菜基地;同时,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发展高科技蔬菜、反季节蔬菜,供应武汉各大酒店。

  5、继续在农村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对于农村的改革,还有必要继续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农户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可能暂时地拉大,但先富起来的农户和地区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并带动其它农民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对象中,有一农户家产达三、四百万,户主是一个包工头,他的发展也只是短短四、五年的时间。由于他的辐射作用,周围的村民随其打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象他这样有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强的能人,在农村中并不少见,但因为资金、技术、政策、土地等生产要素条件不具备,他们的潜能无法完全释放。如果县、乡(镇)*领导将这些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让他们首先富裕起来,他们就能在农民增收中更好的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再引导单个的农民向农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转变,这样能够加快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能够提高,农村就能够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期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4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所以,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都力图经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本事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理解。所以,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所以,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

  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异常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

  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本事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本事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

  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

  科技因素的影响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体此刻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理解,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此刻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

  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4%,所以,每年的支农资金十分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所以,资金投入不足一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

  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提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并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5

  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接纳农民工的主要行业。仅XX市的农民工数量已达6万多人。农民工的辛勤劳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的工资却常常遭到无理克扣和无故拖欠。虽然一向以来*、*高度重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明确要求,要切实解决建筑业存在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情况仍较严重,仍为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着力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具体分析建筑企业用工现状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对建立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1)工资支付情况

  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招用的工人,工资基本能够按月足额发放,项目部(俗称重包或大包工头)一般不直接雇佣农民工,而是采取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经过工班长使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由项目部根据工程分包协议将工资款拨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再由工班长支付给民工。因受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性的影响,目前普遍采取按月支付部分工资(生活费),年底或工程结算后兑现工资方式。工程结束后,项目部与作业队或工班长最终结算,并支付剩余工资款,再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根据工作量将工资发放给民工。

  (2)对农民工日常管理情况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采取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由于项目的专业劳务由项目部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个别作业队或工班长还存在再次分包现象,出现三包四包情况。专业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民)由作业队或工班长负责招用,项目经理与作业队或工班长发生劳务承包关系,作业队或工班长与专业劳务人员发生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农民工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作业队或工班长进行,管理链为:企业→项目经理→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链中,农民工处于管理链的最下端。由于项目部缺乏对民工的直接管理,不能准确掌握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导致部分工班长拿到工资后逃逸,而造成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事件的发生。

  (3)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合同制职工,主要是公司和项目管理人员;二是劳务企业用工(具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但数量不多;三是作业队或工班长式用工,这是目前建筑业主要用工形式。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已逐步分离,从事一线建筑劳务作业的基本上是农民工。这些从事建筑劳务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由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组织来的非成建制劳务队伍。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建筑施工企业主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低。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项目分包方式,将工程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再将工程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施工中使用民工情况不清楚,而农民工是直接由作业队或工班长直接雇佣的,与施工企业有什么约定他们并不关心,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主动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近年来,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了对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执法监察,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但由于目前建筑领域用工情况现状,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目前建筑企业多是施工队或工班长式的用工,作业队或工班长(包工头)与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分包或转包)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作业队或工班长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约定从事的工作、要求、数量、工资待遇,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

  二、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并具有共同特点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而处于这链条的最终一个环节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二是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都采取工程竣工总结算方式,*时只发生活费,工程竣工再结算,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积累的数额越大,集中支付的风险越大。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

  调研中发现,建设单位拖欠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现象十分普遍。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急于施工,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搞开发,仅靠拖欠工程款运转,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很多资金进行施工,当资金不足,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从而无法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每月只发部分工资(生活费),工程完工后或年底再进行结算的办法来支付工资。由于工程建设的工期一般较长,造成拖欠工资的时间也较长,有时甚至出现民工干了一、二年还拿不到全部工资现象,构成了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拖欠作业队或工班长劳务费、作业队或工班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层层拖欠现象。这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常把项目工程转包、分包出去,而工程往往转包、分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社会自然人,然后再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工资则必须等到包工头一层一层结算工程款后才能拿到,工程建设转包、分包过多,造成支付环节及利润分配次数较多,是导致农民工被克扣或拖欠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管理,用工主体不合法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对施工队伍采取“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专业作业队或工班长,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招募家乡的老乡进行施工,有的作业队或工班长甚至又将劳务分包给他人,构成了层层分包现象,导致用人管理十分混乱。施工企业或项目部对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不了解,也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更难确认。去年,我市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一齐团体讨薪事件,工班长(包工头)劳务承包中赔了钱,工班长造假花名册、记工单、乱打欠条,唆使30名农民工团体*讨薪,并爬上塔吊以死相威胁,要走10余万元。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缺乏法律保障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筑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了困难;

  二是大部分施工企业并不直接招用民工,而是工班长(包工头)招用,招用的人数、用什么人以及人员的去留并不能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增加用人成本,农民工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签了合同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

  所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都缺乏积极性。

  (五)工资支付制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但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是经过转包、分包关系进行层层结算,最终由工班长(包工头)支付给农民工,施工企业对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的工班长(包工头)结算到劳务费后,克扣民工工资,甚至一走了之。XX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以往处理过一齐包工头携款80万元逃跑事件,60多名外地民工滞留工地,春节不能回家,劳动保障*门责令施工企业补发民工工资,携款逃跑之事企业另案处理。这是一齐典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管理不善造成的案件。

  三、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

  (一)加强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督,防止拖欠工程款

  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对于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的项目要坚决停止招标。*相关部门要加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防止和避免验资报告不实或虚假验资,从项目前期到项目施工过程,建立起一套预防拖欠工程款的有效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规定必须期限,如建设单位不按期支付工程款,可责令施工企业停止施工,并规定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强化建筑市场管理,杜绝建筑施工企业违法操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成为必要条件,建筑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垫资施工、层层转包、分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和个人承揽建筑工程,制止建筑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严厉查处违法分包和违法挂靠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违规操作,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

  (三)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目前,在建筑市场不太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很有必要。建筑施工企业开工前要向建设行政部门交纳工资保证金,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行政部门直接扣除工资保证金,用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对拒绝交纳保证金的施工单位,建设主管行政部门不批准开工建设,对已缴纳工资保证金,保证金不足时,施工企业要继续缴纳工资保证金,拒绝缴纳的,建设主管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暂停施工。

  同时规定,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共同承担工资支付连带职责。在建设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垫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工程主体已建到第二、三层后,建设单位才开始注入资金拨付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在建设施工企业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变转嫁到农民工身上,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所以,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范围内共同承担连带职责。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企业是劳动用工的主体,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没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队、作业队或个人的用工属非法用工,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转包产生的劳动纠纷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后果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职责。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必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参加社会保险,要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支付规定,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执法监察。要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以及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及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拖欠工资案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执行整改的要予以行政处罚,对因违法转包、分包造成的劳动纠纷和出现拖欠工资的,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职责或全部职责。

  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快速联动机制。目前,法律没有赋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政执行权,劳动保障*门对突发性的农民工团体*讨薪事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异常是建设、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6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我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供给合理化提议,帮忙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信息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本事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所以,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明白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构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应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本事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提高、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此刻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致使很多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6、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本事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本事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7、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并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

  三、对策与提议

  从上述能够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经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2、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

  三是发挥*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3、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本事,从而增加收入。

  4、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

  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一样问题,应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能够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7

  在这个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在在经过城市喧嚣的洗礼后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农村生活的纯情朴素,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错的调养。同时,我也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运动。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发展*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处在西南山区的贵州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土地比较瘠薄,生产工具落后。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控油“西南煤海”的称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收入,则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进过调查,出来以上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外,我发现,困扰农民收入水*和生活状况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种灾害。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今年如春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连吃水都成为了问题,用"百年不遇"来形容我们西南地区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春天,西南地区基本上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主要是稻谷)播种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的季节到来却无计可使。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土地荒废而用抽水机抽水插秧的,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资金也未能收回。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严重不够,更不用说用节余去换钱了。

  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李子、梨、苹果、地瓜之类的水果,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们村由于严重的干旱,玉米等被晒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盲目发展烤烟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目前,两项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贵州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铜仁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8

  如今农民收人紧张来历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糊口生涯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天然是农民经济的紧张来历(紧张是指花生等莳植较多地区)。粮食收益今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益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别的另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今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莳植上撤除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撤除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益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其实不是很高兴,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一年必不可少的是村兼顾、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沓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扫数给孩子来年的膏火、糊口生涯费,大略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华过个好年。

  如果赶上了灾荒,气候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生怕填肚皮都不必定够。如果万一家里有个人抱病,生怕不借款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负债了,今后的每一年得节省,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华松口气。

  农民收益撤除付出,剩下的只能保持大略的糊口生涯,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款,可这也不是方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狠毒,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时候,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度政策成天在喊裁减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跟着*将加人世贸构造,外国粮食将进人*市场,粮食代价将大幅度下降,如许农民收人裁减而付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阅读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1)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5篇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1

  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增速趋缓,有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已经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步拉大,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2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创造的价值少

  种田收益少,土地利用率低。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产品价格低,90%的农民认为种地越来越不合算,所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今年状况稍有好转。

  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所利用的土地创造的价值很少。农民大多从田间收入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从单位面积土地收益来看,除去成本以后,所剩不多。

  2、农民实际收入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很低,人均年节余仅125元。按家庭收入有否节余分布看,无节余甚至是入不敷出的农户比例占61%,收入高的农户集中在少数。有33%的农户基本无节余,每年的收支勉强能持*。

  在无节余的农户中28%的农户则是每年辛苦劳动不仅仅无剩余,反而要靠借款、欠债维持生计。这部分农户中,约有8%的家庭是因为家中有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过多而造成负债;而剩下的20%的家庭的情况则让人心痛:家中没有象样的家具,房子低矮、漆黑,有许多人还表示因为缺钱,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上医院看病的。

  节余的农户占39%,其中人均节余额在500元以上的农户比例为6%;人均节余额在200―500元的农户比例为9%;剩下的24%的农户人均节余额都在200元以内。

  3、农产品转化率低、加工增值少

  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调查结果证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商品部分的(占农产品总量的28%)是自我食用部分(占农产品总量的72%)的约13%。

  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对于出售的产品,95%无任何加工而直接销售。在5%的加工部分,加工程度很低,如将黄豆加工成豆腐,将大米加工成年糕等,创造的农产品附加值少。

  4、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外出打工收入低

  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困境:

  一是农村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剩余。尤其是在以产水稻为主的江夏区大桥乡,村民们说:“我们每年就忙那么几阵子,合起来也就两三个月吧。”

  二是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难。在所调查的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景气,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少,缺乏技术,做生意、办工厂困难很大。

  三是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但获得收入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外出打工的农民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6%。但据外出打工的农民讲,他们出外打工都是干重体力活,辛辛苦苦做一年,只能收入1200元左右。

  5、生产成本高

  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高。在所调查的五个区域,农民从田间获得的年收入不足350元人,而肥料、种子、生产工具和灌溉、脱粒等生产成本合计高达105元人,若计算劳力支出,生产成本就更高了。

  6、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多

  调查发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了许多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某些农村基层组织与所谓的服务农民的经营性公司相结合,经过垄断经营,或明或暗地提高农民所需生产资料的价格。一农户反映,某粮种的实际价格为2元包,而那些组织摊派过来必须要4元包。农民信息相比较较闭塞,*又在致富信息上指导不多。调查中我了解到,有的农民轻信了一些小报上的虚假信息,被骗去了不少的钱财,也有的因为投资的项目不切合实际而赔了本。

  7、落后的消费意识造成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多

  不合理的消费支出主要表现:

  一是农村重人情,婚嫁寿葬的支出多。过分强调人情的“礼尚往来”给不少家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你花3000元,我花5000块,攀比现象严重。

  二是农民*时省吃俭用,而逢年过节支出过大。

  三是部分农民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并且越是贫困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

  二、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工作的思路不明确

  71%的农民认为,收入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引导不力。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认为农村的生产由农民自我负责,放弃了对农民生产的引导。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今日,农民发展经济,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有力的引导。如果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思路上不以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中心,那么农村的工作就难以做好。

  2、农民的效益观念不强

  农民在生产中没有注意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性。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中粮食居多,粮食作物的产量占了农产品总量的74.5%,而一些相对单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却不到5%。

  3、农民文化素质水*低

  调查数据证明,高中及相当学历的仅占13%,小学及小学未毕业者,其比例高达48%。以上只是理解基础文化教育的情况,而事实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少的。

  三、农民增收的潜力

  1、农民盼望致富的迫切心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60%以上的农民表示为了能够在闲暇时赚点钱,他们什么活都愿干。据出外打工的农民介绍,为了早日富裕起来,他们愿意用自我的辛勤劳动去换取低廉的报酬。

  2、农民已经启蒙性地理解市场经济意识

  经历了改革开放,农民经过报纸、电视、收音机等媒体的宣传,出外打工者的切身体会及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理解了许多市场经济的信息,思想意识也开始有启蒙性地转变。

  3、富饶的土地是农民致富的物质基础

  农民的收入较低,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仍然具有极大的活力。只要在*的引导下,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土地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将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供给稳定的保障。

  4、国家已具备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上已具备了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产业化引导和扶持的经济实力。

  5、农产品加工潜力大,市场需求大

  在实际生产中,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与加工深度成正比。比如小麦,0.2斤小麦值不了0.1元钱,但加工成面粉就能值0.2元钱,再做成馒头呢,就能卖0.4元钱,若做成面包,大概就会再增值到2块钱,但如果哪位老先生用它作成了面人(玩具),恐怕就能卖7、8元钱了……况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

  四、对农村工作的几点提议

  1、基层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是搞好农村一切工作的源头,农村基层组织应据此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前期准备的工作上,各级组织应当做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应用、市场意识、技术信息等的引导,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放宽农民进行其它生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县、乡(镇)各级*应当提出具体的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在资金和技术两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上,供给政策上的支持。

  2、根据自愿原则,相对集中土地,构成规模经济

  村里在进行土地调整时,留足农民要种的田,将愿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尽量集中在一齐,经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中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种植(养)大户经营。由于大户专业经营,规模大、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够使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土地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转让自愿和联产承包职责制不变的基本原则。*要作的只是引导,切不可强制执行。

  3、引导农民建立合作性服务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应按市场规律建立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应参与市场竞争。为了避免垄断,应允许自发地组建多个实体,竞争服务。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而开展,包括科技、购销、加工、储运、资金等服务。

  据调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90%的村民是菜农,若能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在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户供给相应的信息与服务,或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蔬菜消费市场进行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综合经营,将必然提高菜农的收益,提升产业化水*。

  4、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农业作为根基,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经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为例,该村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生活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居民的收入在所调查的地区中较高。但该村的蔬菜产业化程度低,仍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品质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小。该村能够优化产品结构,对中低档蔬菜扩大产业规模,与口、武昌、青山石化等大型蔬菜市场加强联系,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武汉的中低档蔬菜基地;同时,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发展高科技蔬菜、反季节蔬菜,供应武汉各大酒店。

  5、继续在农村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对于农村的改革,还有必要继续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农户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可能暂时地拉大,但先富起来的农户和地区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并带动其它农民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对象中,有一农户家产达三、四百万,户主是一个包工头,他的发展也只是短短四、五年的时间。由于他的辐射作用,周围的村民随其打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象他这样有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强的能人,在农村中并不少见,但因为资金、技术、政策、土地等生产要素条件不具备,他们的潜能无法完全释放。如果县、乡(镇)*领导将这些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让他们首先富裕起来,他们就能在农民增收中更好的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再引导单个的农民向农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转变,这样能够加快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能够提高,农村就能够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期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3

  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接纳农民工的主要行业。仅XX市的农民工数量已达6万多人。农民工的辛勤劳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的工资却常常遭到无理克扣和无故拖欠。虽然一向以来*、*高度重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明确要求,要切实解决建筑业存在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情况仍较严重,仍为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着力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具体分析建筑企业用工现状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对建立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1)工资支付情况

  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招用的工人,工资基本能够按月足额发放,项目部(俗称重包或大包工头)一般不直接雇佣农民工,而是采取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经过工班长使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由项目部根据工程分包协议将工资款拨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再由工班长支付给民工。因受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性的影响,目前普遍采取按月支付部分工资(生活费),年底或工程结算后兑现工资方式。工程结束后,项目部与作业队或工班长最终结算,并支付剩余工资款,再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根据工作量将工资发放给民工。

  (2)对农民工日常管理情况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采取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由于项目的专业劳务由项目部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个别作业队或工班长还存在再次分包现象,出现三包四包情况。专业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民)由作业队或工班长负责招用,项目经理与作业队或工班长发生劳务承包关系,作业队或工班长与专业劳务人员发生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农民工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作业队或工班长进行,管理链为:企业→项目经理→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链中,农民工处于管理链的最下端。由于项目部缺乏对民工的直接管理,不能准确掌握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导致部分工班长拿到工资后逃逸,而造成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事件的发生。

  (3)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合同制职工,主要是公司和项目管理人员;二是劳务企业用工(具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但数量不多;三是作业队或工班长式用工,这是目前建筑业主要用工形式。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已逐步分离,从事一线建筑劳务作业的基本上是农民工。这些从事建筑劳务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由作业队或工班长(俗称“包工头”)组织来的非成建制劳务队伍。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建筑施工企业主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低。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项目分包方式,将工程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再将工程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施工中使用民工情况不清楚,而农民工是直接由作业队或工班长直接雇佣的,与施工企业有什么约定他们并不关心,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主动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近年来,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了对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执法监察,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但由于目前建筑领域用工情况现状,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目前建筑企业多是施工队或工班长式的用工,作业队或工班长(包工头)与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分包或转包)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作业队或工班长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约定从事的工作、要求、数量、工资待遇,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

  二、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并具有共同特点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而处于这链条的最终一个环节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二是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都采取工程竣工总结算方式,*时只发生活费,工程竣工再结算,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积累的数额越大,集中支付的风险越大。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

  调研中发现,建设单位拖欠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现象十分普遍。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急于施工,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搞开发,仅靠拖欠工程款运转,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很多资金进行施工,当资金不足,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付给作业队或工班长,从而无法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每月只发部分工资(生活费),工程完工后或年底再进行结算的办法来支付工资。由于工程建设的工期一般较长,造成拖欠工资的时间也较长,有时甚至出现民工干了一、二年还拿不到全部工资现象,构成了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拖欠作业队或工班长劳务费、作业队或工班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层层拖欠现象。这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常把项目工程转包、分包出去,而工程往往转包、分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社会自然人,然后再劳务分包给作业队或工班长,农民工工资则必须等到包工头一层一层结算工程款后才能拿到,工程建设转包、分包过多,造成支付环节及利润分配次数较多,是导致农民工被克扣或拖欠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管理,用工主体不合法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对施工队伍采取“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专业作业队或工班长,由作业队或工班长招募家乡的老乡进行施工,有的作业队或工班长甚至又将劳务分包给他人,构成了层层分包现象,导致用人管理十分混乱。施工企业或项目部对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不了解,也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更难确认。去年,我市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一齐团体讨薪事件,工班长(包工头)劳务承包中赔了钱,工班长造假花名册、记工单、乱打欠条,唆使30名农民工团体*讨薪,并爬上塔吊以死相威胁,要走10余万元。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缺乏法律保障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筑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了困难;

  二是大部分施工企业并不直接招用民工,而是工班长(包工头)招用,招用的人数、用什么人以及人员的去留并不能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增加用人成本,农民工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签了合同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

  所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都缺乏积极性。

  (五)工资支付制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但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是经过转包、分包关系进行层层结算,最终由工班长(包工头)支付给农民工,施工企业对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的工班长(包工头)结算到劳务费后,克扣民工工资,甚至一走了之。XX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以往处理过一齐包工头携款80万元逃跑事件,60多名外地民工滞留工地,春节不能回家,劳动保障*门责令施工企业补发民工工资,携款逃跑之事企业另案处理。这是一齐典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管理不善造成的案件。

  三、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

  (一)加强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督,防止拖欠工程款

  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对于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的项目要坚决停止招标。*相关部门要加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防止和避免验资报告不实或虚假验资,从项目前期到项目施工过程,建立起一套预防拖欠工程款的有效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规定必须期限,如建设单位不按期支付工程款,可责令施工企业停止施工,并规定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强化建筑市场管理,杜绝建筑施工企业违法操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成为必要条件,建筑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垫资施工、层层转包、分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和个人承揽建筑工程,制止建筑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严厉查处违法分包和违法挂靠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违规操作,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

  (三)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目前,在建筑市场不太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很有必要。建筑施工企业开工前要向建设行政部门交纳工资保证金,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行政部门直接扣除工资保证金,用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对拒绝交纳保证金的施工单位,建设主管行政部门不批准开工建设,对已缴纳工资保证金,保证金不足时,施工企业要继续缴纳工资保证金,拒绝缴纳的,建设主管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暂停施工。

  同时规定,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共同承担工资支付连带职责。在建设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垫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工程主体已建到第二、三层后,建设单位才开始注入资金拨付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在建设施工企业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变转嫁到农民工身上,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所以,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范围内共同承担连带职责。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企业是劳动用工的主体,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没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队、作业队或个人的用工属非法用工,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转包产生的劳动纠纷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后果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职责。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必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参加社会保险,要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支付规定,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执法监察。要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以及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及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拖欠工资案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执行整改的要予以行政处罚,对因违法转包、分包造成的劳动纠纷和出现拖欠工资的,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职责或全部职责。

  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快速联动机制。目前,法律没有赋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政执行权,劳动保障*门对突发性的农民工团体*讨薪事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异常是建设、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4

  *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的其他行业相比,*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

  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

  村民自治在*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机构不断扩张,乡镇*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的行*力,那么,*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5

  在这个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在在经过城市喧嚣的洗礼后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农村生活的纯情朴素,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错的调养。同时,我也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运动。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发展*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处在西南山区的贵州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土地比较瘠薄,生产工具落后。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控油“西南煤海”的称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收入,则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进过调查,出来以上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外,我发现,困扰农民收入水*和生活状况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种灾害。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今年如春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连吃水都成为了问题,用"百年不遇"来形容我们西南地区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春天,西南地区基本上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主要是稻谷)播种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的季节到来却无计可使。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土地荒废而用抽水机抽水插秧的,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资金也未能收回。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严重不够,更不用说用节余去换钱了。

  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李子、梨、苹果、地瓜之类的水果,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们村由于严重的干旱,玉米等被晒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盲目发展烤烟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目前,两项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贵州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铜仁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2)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3篇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1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一、 调查情况

  1 、 30户农户基本情况。合计人口 120人,其中有劳动力 58人,占总人数的 48%。外出务工 26人,务农 31人,务农人数占总人口的 24.4%。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年龄在 48-60岁以上的,占 71%,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留守妇女;文化水*多为小学、初中。耕地 102亩,人* 0.85亩。

  2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① 30农户粮食种植主要以双季水稻为主,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共 203.1亩,粮食产量共计 13.7万斤,提供商品粮7.54万斤。粮食总产按商品收购价(*均 1.15元 ∕ 斤)折算实现总收入15.75 万元,粮食生产性成本总支出 9.26万元,实际每亩人均纯收入 450.7元。②冬季种植油菜面积共计 55亩,占总耕地面积 17%,油菜人均纯收入 120.1元。③种植经济作物大户,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达 12亩,实现土地流转 5亩,家庭经营性年总收入达 20万元。基地按纯收益率 30%折算,其他种植业人均纯收入 165.7元。④养殖业方面来讲, 2011年生猪仅出栏 61头,年家禽共出笼 1002羽,人均养殖业纯收入 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缩水。水产养殖年产量 4.15吨,人均纯收入 64.9元。⑤全年农民打工人均收入 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 71.5元;其他收入 789元。农民人均总纯收入达 6883元。

  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一) 综合总体概况

  根据 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1 、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11年人均工资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2 、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2011年粮食成本及效益情况表

  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3 、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篾货、茶叶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不高。

  (三)总支出情况

  2010 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长 6.5%。 2011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666元,与上年增加 515元,增长 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 、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10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11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长达 17.9%; 2010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11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长 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 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 29.6%。

  2 、 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长 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增收空间受限 。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10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 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 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

  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 15%以上(最新市场价格见下表)。

  20xx年 C两优 87、 C两优 396, V两优 1、 7、 8号价格均为 35元 /斤,比 2010年每斤又涨了至少 10元,上涨 40%。 二是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产田 基础设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 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 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 100户农户看, 2010年有 62户, 2011年只有 43户。

  (二)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三)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四)农民生产负担较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近年来,农民承担的费用支出一直呈上涨趋势,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农民服务收入减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仅有的资金不能满足规模生产的投入需要。

  总得来说,农民在现阶段的生活水*还是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引入农村,

  科技下乡之类的活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业等。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上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我村农民存在的普遍弱势:当前我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另外还有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电视 、杂志、互

  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不能再仅仅使用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老经验、老办法,而要更多地采用适应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此促进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农村贯彻落实“*”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摆在广大农村干部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促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2、要以搞活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从立足长期发展的战略来看,必须从“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这一关键问题着手,通过搞活土地流转引进外商外资和城市资本,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土地效益,使流转出土地使用权的农户迅速增加土地出租收入,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取得长期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3、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投资性收益。大力推行专业合作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突出以资金为纽带,使农户形成利益紧密的经济联合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农户组建投资性股份合作社,通过兴建和出租标准厂房、打工楼、仓库等,从事物业管理。

  4、要以推进农业企业化为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农业企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的投资方式、经营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一个过程,是使千家万户农民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形式有: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等。

  5、要以重塑服务体系为抓手,着重解决农民增收中的实际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目前,农民最为迫切需要的、*和集体最能有所作为的,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减免所得税或减收各项规费。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投资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3)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民收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

  放假期间,我和表妹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着那些起早贪黑的农民们,我心中不由产生了疑惑,农民的生活究竟怎样呢?它们的年收入又会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后,把想法说了出,表妹听到后,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于是在春节的前几天里,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我们首先是在菜市场进行访问调查,我们刚走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身旁,还只是开口说了两句话而已,就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还要卖菜,没有时间……”没想到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就失败了,接着我们又连续采访了多位农民,可是大多数都是以要卖菜,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最好的结果是听完了我们的意,却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却什么信息都没有找到,“一计不成,咱再生一计”,于是我们两打算去农民家里瞧瞧。

  我们拜托一位朋友的妈妈帮我们联系了一两户农民,第二天,我们便起了个早床,在朋友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到了农民家中,还没进门,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层楼高的房子,还是用砖一块一块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进屋去,腊香味便扑鼻而,定睛一看,原屋里挂满了过年吃的腊货,在后院我们看到了几头大大的肥肥的猪,我还没回过神,表妹便问:“请问你们年收入是多少啊?”我这才反应过,进入了主题,“哈哈,我们一年收入有八万多呢!”她说时,脸上还洋溢着满足感,没想到农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们连续采访了几位,得到的结果也几乎一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也成了富人,赚了钱,*日里我们总是瞧不起农民,这才知道,原农民过得也还不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虽然这次调查坎坎坷坷,可我们却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觉得十分开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2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XX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7.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做贡献。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调查对象

  XX镇花牛村30户农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元, 20xx年人均工资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xx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不高。

  (二)总支出情况

  20xx 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长 6。5%。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666元,与上年增加 515元,增长 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长达 17。9%;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长 2*%。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 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 29。6%。

  2。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长 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增收空间受限 。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xx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 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 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 15%以上。

  另外,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一季稻种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20xx年 C两优 87、 C两优 396, V两优 1、 7、 8号价格均为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涨了至少 10元,上涨 40%。 二是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产田 基础设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 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 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 100户农户看, 20xx年有 62户, 20xx年只有 43户。

  2。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3。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六、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4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一、地区发展不*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

  (1)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

  (2)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2、*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1)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

  (2)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

  (3)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3、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

  (2)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1)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1)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2)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1)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

  (2)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5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WTO的加入,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ss机遇?02年4月份开始,我所在市*组织专门力量,历时2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10个镇处、50个村庄和500个农户,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节器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同志“*”重要思想,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06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10.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44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8.7%人均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152元,与上年持*。其主要特点是:

  1、全市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反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6%,99年6.6%,20xx年6.3%,20xx年反弹明显,达到9.8%。全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面,

  一是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据对10个镇处、50个村庄、500个农户抽样调查来看,20xx年500个农户非农获得的收入为171.5%万元,人均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5%,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达125.2万元,占农民非农收入的73.1%,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2.3%。

  二是畜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据抽查500农户调查统计,20xx年500个农户畜牧业收入137.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23.7%,比上年增长17.5%,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5%。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据抽查的500个农户调查统计,20xx年500个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8.1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1%。关于农民收入现状调查报告由现代语文网提供!

  2、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民低、高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xx年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164户,占调查总户数32.8%,家庭人均纯收入1298元;以从事果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51户,占调查总户数30.2%,家庭人均纯收入2431元;以从事疏菜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16户,占调查总户数23.2%,家庭人均收入4052元;以从事养殖业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33户,占调查总户数6.7%,家庭人均纯收入3120元;

  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36户,占调查总户数7.2%,家庭人均纯收入5213元。再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同是第一产业,收入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xx年低收入户一产人均民入1132元;中等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2818元,是低收入户的2.5倍;高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3495元,是低收入户的3.1倍.

  3、农民人均消费水*喜忧参半。据500个农户调查统计来看,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892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长14%。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生产消费支出占农民家庭总支出近三分之二,达到62.6%;缴纳各种税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67%;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生活消费的50.3%,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减少10.6%;衣着消费支出比上年减少2.51%。用于居住消费、医疗保舰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迅等项目的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居住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6%、3.5%、5.6%和8%。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市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下步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据500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1182.4元,到20xx年下降为777元,下降了34.5%,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1997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405.4元,相当于70万农村人口减少收入2.84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2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1997—20xx年,全市农业生产总费用支出由103.8亿元增加到14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而同期我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9.8%,费用增幅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幅。仅以小麦为例,据调查来看,20xx年小麦亩产成本255.03元,较上年增加8.8%,较1999年增加13.2%。分项来看,20xx年小麦亩(亩产400公斤)费用18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子、农药、化肥、排灌、收耕费分别为15元、5元、80元、25元和6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2%、32.3%、27%、20%和53.8%。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市委、市*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调整滞后问题反映仍较明显,仍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不适应。

  通过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不摸底,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能够挣钱,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观望、畏难和埋怨情绪。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小城镇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加愉小城镇发展步伐,使我市小城镇建设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20xx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3.4%上升到30.3%,有近一半的农业转移人口被城镇吸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农化,小城镇发展仍显缓慢和滞后。小城镇发展滞后使得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呐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提高。通过调查来看,农民增收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太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菜有农村劳动力35.8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21.7万个,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个需要转移。

  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通过让一部分农民转向经营非农产业和进行劳务输出,使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把一部分农民转出后,可相对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经营农户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实践表明,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始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农村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调查百户农民,外出从来人员23人,同比增长77.8%,收入为43042元,同比增长85%,其中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6460元,同比增长80.1%。关于农民收入现状调查报告由现代语文网提供!

  5、农业标准化水*低。随着WTO的加入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绿色壁垒”的加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我市农业档准化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建设滞后,我市农产品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造成部分农产品药、肥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严重,使我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次被拒收、扣留、退货或索赔,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调查,今年1—4月份,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575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3%,仅这一项农民减少收入75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市农业适应入世挑战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70%。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陆军廉价优质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我市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畜产品等生产成本低、价格大大低于国陆军市场价格,在国际上则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展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做大做强。畜牧业是实现农产品转达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拉动消费的中轴产业。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而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诸城市所占的比重为50%,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为60%—70%。

  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对肉、奶、蛋需求量的增加,发展的空间和潜巨大。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粮食转化增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水*的提高。调查分析表明,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的轴心产业来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在民展猪、鸡、羊养殖的同时,农村出了展奶牛生产,尽快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壮大奶牛生产龙头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如学生奶),创出自己的名牌。要发展奶牛生产,良种是关键。而通过调查来看,奶牛良种是制约我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尽快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和示范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莱阳农学院的优势,运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周期短、见效快、品质优的新技术,加快我市奶牛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要借鉴新疆塔城市财政每年安排奶牛品种改良周转金和农业小额贷款的做法,采取*扶持、龙头带动、院企联合等方式,由市畜牧局牵头,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依托本市公司建立奶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建立肉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同时,也要以我市庞大、春雪等企业为依托建立猪、肉鸡良种繁育中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6

  作者:xx

  学号:xxxx

  院系:xxx

  年级:xxx

  班级:xx

  日期:20xx年8月12日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而农村人口的数量占到总人口的将近60%。人们的生存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科技等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现在农民收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问题。《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就指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科技水*的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基本达到了小康水*。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发展水*不吻合等弊端,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镇的农民关于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查方式包括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以及与当地农民交谈了解情况等。

  二、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此份调查问卷主要是了解农民的收入来源,不涉及其它事情,调查问卷不留名,不泄露您的隐私。非常感谢您的配合,谢谢!

  1.您的年龄是

  A 18 -40 B 40-50 C 50 以上

  2.您家庭目前人口数目人

  3.您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A农业收入 B 外出务工C 经商 D 其它

  4.您家庭一年的收入状况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 10000以上

  5.您家里主要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

  A建筑业B运输业 C 采矿业 D服务业F其它

  6.您觉得打工与务农哪个挣的钱多

  A 打工 B务农

  7.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

  A是 B不是

  8.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 大专及以上

  9.在你的消费当中,哪种消费内容所占的比例最大:

  A供养子女学习 B家庭饮食开销 C娱乐方面 D 其他

  10您对国家实施的三农政策的满意程度

  A.较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1.乡村干部处在农村最基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对村干部看法:

  A满意 B不满意 C基本满意

  12.对乡村干部不满意原因:

  A不思进取 B不深入基层 C贪占、吃喝风严重 D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对象为我家乡所在的本村以及邻近行政村的农民。参与调查过程的人们年龄都在30至50岁之间,绝大部分已经成家。在调查的3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109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每年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00元(因为没有办法统计每个被调查对象家庭的具体收入数据,只能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大致的收入水*)。家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户数为26户;5000—10000元之间的户数为0户;10000元以上的户数为4户。在被调查的30个家庭中,外出务工人员数目为26个,主要从事采矿、建筑行业的工作。具体比例为从事采矿业15人,占57.7%;从事建筑行业9人,占34.6%;从事服务行业2人,占7.7%。被调查的人们,知识水*普遍较低,30个调查对象的学历均为高中以下水*。而且绝大多数认为家庭开销最大的为子女上学费用。

  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谈话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我得出了本村附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收入水*普遍比较低。3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概只有1400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读书、生病就医,婚丧嫁娶人情世故等的费用,农户所剩无几。如果再遇上自然灾害或者收成不好,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2、农民收入渠道窄,要想增收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农产品,而且经常会出现粮价下跌,卖不出去等情况;调查对象普遍反映家中有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知识水*较低,同时市区直企业下岗职工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给他们外出打工获得收入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大部分村镇企业也因为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甚至关闭,这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外出打工待遇较差,工作条件艰苦。在与被调查的30户农民聊天过程中,大部分人都说家里面出去务工的人从事的都是建筑队工作或者井下采煤工作,收入很低,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而且还经常有危险。但是由于学历的限制,他们外出也只能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

  4、农民收入非常不*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个别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通过了解发现,个别农户的年收入已经过万,生活水*也很高;但是也有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不满一千,已经到了赊账度日的地步。这种情况的发生跟个人有关,也跟国家政策以及村干部的领导有关。

  5.村干部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通过调查我发现,本村以及临近村庄的村干部选举已经成了“选钱”—谁有钱谁就能当上干部。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不难想象,在这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6、农村儿童教育水*以及师资状况堪忧。由于经济发展水*低,当地的教师工资水*较低,这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进而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就必须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存在的种种不足。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部门可以安排科技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鼓励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

  2、发展乡镇企业,推动本地经济发展。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依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来解决问题,根据当地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聘请外来有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辅导,使企业走上良好的发展轨道。

  3、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国家应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拓宽农民收入途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富裕。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4、加大*监督保障力度,规范制度体系。*应加大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规范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这样也可以保证每位农民达到温饱水*,不至于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5、增强农民民主民权意识,提高村官素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对广大农民普及选举知识,使他们明白选举村干部并不是“选钱”,而是选出一个带领自己致富的领导,一个可以信赖的、有领导能力的人。同时加强乡镇*的行政干预力度,严厉打击贿选行为,保障每次选举实现公正公*公开,选出村民心目中满意的干部。

  6、加大农村学校师资力度,提高教育水*。*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证并进而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吸引外来优秀教师来农村任教,使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得到提升。同时组织城镇孩子进行“一帮一”活动,关爱关怀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7

  摘要: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一向是*的头等大事,而农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表现,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问题,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生活状况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更好更直接的了解农村现状。实际上,农民在人口基数上占了很大的比例,国家要想繁荣稳定,农民日子是否好过关系重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够直接接触农村,了解农村生活状态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作为*未来的脊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家真丝的状况,认识到*大多数农民在怎样的环境下。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形成踏实与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对象: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唐八里村村民

  调查途径:

  实地走访

  主要内容:

  一、农村收入来源

  (一)农民收入多元化

  现在的农村居民,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们不但有农业、牧业、副业的收入,更加懂得充分利用时间,获得更大收益。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呆在家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而这些农业生产大都是他们的父辈完成的。当地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本地的一些公司‘饭店’商场等地上班,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使农民收入不再单一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国家近几年来不断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一直处于党和*工作的中心,这些政策落实到,便是一系列的农民政策。从减少到免除农业税,提高余量购价,给农民补贴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由原来的人均年收入20xx元增加到5000元。

  (三)、增收速度缓慢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右。到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均水*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四)城乡差距加大

  1、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xx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05元,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800-1500元,城乡差别为4.12至7.62。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城乡差距则达到1000,有的家庭甚至达到20xx。

  2、与富裕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县与县之间农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xx年,城区农民人均收入为3420元,村镇为20xx元,相差约1333 元;20xx年相差约1500元,20xx年相差约1540元。同一个县中,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差别,相差在一倍甚至几倍。

  (五)地区发展不*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一)、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

  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 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 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

  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8

  如今农民收人紧张来历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糊口生涯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天然是农民经济的紧张来历(紧张是指花生等莳植较多地区)。粮食收益今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益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别的另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今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莳植上撤除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撤除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益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其实不是很高兴,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一年必不可少的是村兼顾、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沓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扫数给孩子来年的膏火、糊口生涯费,大略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华过个好年。

  如果赶上了灾荒,气候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生怕填肚皮都不必定够。如果万一家里有个人抱病,生怕不借款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负债了,今后的每一年得节省,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华松口气。

  农民收益撤除付出,剩下的只能保持大略的糊口生涯,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款,可这也不是方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狠毒,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黉舍,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度政策成天在喊裁减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跟着*将加人世贸构造,外国粮食将进人*市场,粮食代价将大幅度下降,如许农民收人裁减而付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9

  近期,市委办公室组织专题调研组赴雷公、烟店、辛榨、接官、赵棚等五乡镇抽样调查了**个农户,具体了解了他们20xx年及20xx年两年收入情况,预测了该市20xx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研究了明年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

  一、**户农户20xx年农民收入特点

  据调查统计,**户农户共有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亩。从**户调查统计资料来看,20xx年农民收入有如下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较大。从调查的**户来看,20xx年人*纯收入为****元,比20xx年的****元增加***元,增长**.*%。是自****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幅。

  2、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户农户预计可获取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元的**.**%。典型的如辛榨乡白杨村朱佐锋等**户农户,20xx年预计可获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的******元的**%。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杨村*组杨天军家,他家*口人,*个劳动力,共有*个劳力外出打工,其中*人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人在广东深圳打工,年可获打工收入*****元,占家庭总收入*****元的**%。

  3、粮食生产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户种植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其中粮食收入为******元,占总收入的**%,粮食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4、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必要补充。20xx年,**户牧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20xx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扶农政策力度大,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好,农民收入呈现高幅增长是一种必然。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导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于农业税税率下降*个百分点及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户共减免农业税****元,获得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款****元,水稻良种补贴****元,政策因素合计增收*****元,人***.*元,占增收比率为**.*%。

  2、价格因素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中籼稻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小麦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生猪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鸡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蛋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鱼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仅中稻一项,按去年产量计算,**户可增收****元,人*因价格就可增收**.*元。**户因价格因素可增收*****元,人*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3、发展产业化增收。今年,各地继续围绕优质稻、畜牧、林果三大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批农户通过与禾丰、午时药业、神丹等龙头企业对接,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增收明显。**户中,20xx年比20xx年多养猪**头,多养鸡***只,多养肉牛*头,多养鹌鹑****只,多养蜜蜂*箱,多种*香稻、大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亩,仅此一项,**户共增收****元,人*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4、农作物增产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虫害较轻,农作物普遍增产。仅中稻一项,**户农户20xx年中稻产量为******斤,比20xx年的******斤增产*****斤,增长*.**%,**户共增收*****元,户*增收***元,人*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增产最多的一户为接官乡颛庙村*组谢朝良家,他家种有中稻*.*亩,20xx年产量为****斤,亩产****斤(每亩实有面积****方米),比去年分别增收****斤、***斤,增长**.**%、**.**%,仅此一项,他家就增收***.*元

  5、面积增加增收。由于政策扶持的力度较大,农产品价格回升较快,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高涨,部分农民过去抛荒的田块重新又种上了庄稼,过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种了水稻等农作物,还有部分转包田地的农户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户中,共有*户增加面积**.*亩,共可增收****元,人*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民增收形势很好,农民普遍反映田有种头,农民有奔头,但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各级党委*的重视。

  1、农民收入不*衡,差距较大。**户农户中,人*纯收入最高的达到*****元,最低的只有****元。**户中人*纯收入在****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户,占**%。部分高龄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艰难。部分农户收入不低,但支出较大,如子女上学、就医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门路不广。**户农户中,有*户仍然以纯农业收入为主,占**%,他们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只有****元,最低的仅有****元。纯农业收入中又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中又以粮食收入为主,牧业、林业、鱼业及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少。就我市现状来看,人均耕地不足*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纯农业增收潜力很小。

  3、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农民增收一大障碍。今年,以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据调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元/百斤上涨至现在的**-**元/百斤,磷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复合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农膜由****元/吨上涨至*****元/吨,种子涨价**%左右。各类畜禽饲料价格也均随着粮食价格有较大上涨幅,仔猪、鸡苗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四、关于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场价格上扬的希望不大,农民收入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缺乏可靠的增长点。由此来看,明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将会十分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20xx年,面临严峻的增收形势,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明确新思路,抢抓新机遇,实施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力争明年农民收入人*增加***元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增收。要以国家的好政策为契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好农业税全免政策,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坚持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继续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以产出和转化为重点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妥善处理好土地经营权稳定与流转的关系,在保证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继续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开发“四荒”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让典型现身说法,从而逐步消除广大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增收。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动不够,农村基础教育受到较大冲击;农民教育比较滞后,农民就业只能向二、三产业中的简单劳动领域转移,靠身体干活,靠体力吃饭,收入低下,就业不稳定,容易形成转移中的逆向反复。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需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制定农民教育规划,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投入和运作机制,培养一批市场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新型农民。当前,要切实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加快推行高中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要转移农民增收。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出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跨出省门,冲出国门,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去挣钱致富。目前,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可供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台狭窄,可以承载就业的小城镇发展缓慢,要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少、层次低、空间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现状,必须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进程,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农民转移空间。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劳动力从纯粹的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环节转移。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大中城市的压力。通过推进经济民营化,积极鼓励农民启动资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更加宽广的*台。

  四是要*农民增收。就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生产方式,进一步把农民从旧有的体制中*出来,从农村社会结构中*出来。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牵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依靠农业现代化*农民。突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惯性,引导农民不围绕土地打转,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确的政绩观*农民。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不对农户外出设卡刁难,不随意变更外出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依靠开明的观念*农民。突破传统就业体制的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视农民工的政策,依靠城乡一体化*农民。突破传统行政体制的障碍,精简机构,消除冗员,转变职能,建立有限*,依靠精兵简政*农民。

  五是要维护农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经济上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公共服务上满足农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具体来说,在经济上,护农、爱农、帮农,严厉打击坑农、伤农、害农行为。在公共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农民自治组织,维护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重点是进一抓好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强化农民参与村级事管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0

  xx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

  20xx年一季度,邹*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习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

  (2)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

  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

  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

  (2)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

  近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

  (2)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

  (3)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邹*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

  (1)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2)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3)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1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XX县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为当地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加收入的途径,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深入到了兰干堡、二林头等乡镇。并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在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后,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目前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县委、县*不断加大工业兴农力度,以城市为带,工农商共同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稳步外出打工和向城市矿区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对两镇四村的调查来看,我县农民增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不断提高。它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收入持续增加。

  种植业中,谷子、玉米等一些低产低价的传统作物面积减少,而大豆、玉米等稳产高产、价格上涨的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向种粮农民补贴了200多万元,用于良种、地膜玉米和农业机械。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琅琊堡镇大豆种植情况,xx市场价格约为1.45元/斤,xx市场约为1.78元/斤,每斤增加约0.3元。正常年份人均大豆产量600公斤以上,因物价上涨人均收入增加200多元。在大规模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扩散,畜牧业收入显著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13个奶牛和肉牛养殖小区,存栏4万头牛和50万只羊。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人均6只羊,xx人均羊收入600元以上。而兰甘堡镇星瓦村人均养羊一只,人均养羊收入才几十元。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种植和饲养结构的差异上。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比重日益扩大。

  近年来,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增加了,为农民工季节性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均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10户有17名农民工。xx农民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给补偿期的农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琅琊堡镇兴洼村有村民51人,人均耕地1亩以上。近年来,即使在灾难年,他们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说,“退耕还林(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使农民获得了比种田更多的收入。”目前,享受上述政策的农民不仅在农田上获得固定的粮食和现金,而且有相当大的收入,如出售草籽和牧草,改变了过去越来越穷的落后局面。

  四是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近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支持规模化养殖方面,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免费补贴3000元,安排3000元贴息贷款;如果养殖肉牛200头以上,每头补贴700元,贷款1000元;农户种田5户以上,每户贷款1000元。得益于政策鼓励,养殖、红枣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农业内部收入得到一定挖掘。

  第五,*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要让农民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充分受益,就要保证各项政策在财政上的落实,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力争5000万元以上,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向农民提供5000万元贷款。此外,农民可以自筹资金,每年可以保证2亿元的农业投资,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投资的逐步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显示出增加收入的效果。

  第六,特产税完全取消,今年农业税完全免征,实现农民零负担。

  此外,正在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在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人群给予救助,对“五保户”给予扶持制度。200万元专项用于对极端贫困人口实施重疾救助,200万元用于学生资助,帮助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50万元用于救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2

  摘要:

  *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的其他行业相比,*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

  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

  村民自治在*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机构不断扩张,乡镇*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的行*力,那么,*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3

  放假期间,我和表妹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着那些起早贪黑的农民们,我心中不由产生了疑惑,农民的生活究竟怎样呢?它们的年收入又会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后,把想法说了出来,表妹听到后,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于是在春节的前几天里,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我们首先是在菜市场进行访问调查,我们刚走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身旁,还只是开口说了两句话而已,就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还要卖菜,没有时间……”没想到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就失败了,接着我们又连续采访了多位农民,可是大多数都是以要卖菜,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最好的结果是听完了我们的来意,却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却什么信息都没有找到,“一计不成,咱再生一计”,于是我们两打算去农民家里瞧瞧。

  我们拜托一位朋友的妈妈帮我们联系了一两户农民,第二天,我们便起了个早床,在朋友妈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民家中,还没进门,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层楼高的房子,还是用砖一块一块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进屋去,腊香味便扑鼻而来,定睛一看,原来屋里挂满了过年吃的腊货,在后院我们看到了几头大大的肥肥的猪,我还没回过神来,表妹便问:“请问你们年收入是多少啊?”我这才反应过来,进入了主题,“哈哈,我们一年收入有八万多呢!”她说时,脸上还洋溢着满足感,没想到农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们连续采访了几位,得到的结果也几乎一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也成了富人,赚了钱,*日里我们总是瞧不起农民,这才知道,原来农民过得也还不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虽然这次调查坎坎坷坷,可我们却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觉得十分开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4

  邹*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一季度,邹*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习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近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

  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

  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5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4)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10篇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目的和出发点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贯彻党“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学校的动员和鼓励下,我们参加了环境保护行动。

  二、调查时间、对象、方法

  20xx年8月,我和几个同学来到德州市的一些小区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往路人并做了问卷调查,回去后又上网查找许多资料。我们主要的调查对象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气污染,水污染,树木的砍伐等。

  三、调查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小区,看到清洁阿姨在扫垃圾,就前去访问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虽然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多人在人行路上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值得关注。旁边来了一位刚买菜回来的大姐,我们向前询问了一些生活方式,我们心里得到一丝安慰。大姐告诉我们:少扔垃圾,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多骑自行车,少开车,节约用水,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发,洗碗。

  一眼望去,小区绿化水*还可以,数目较少,草坪较多,但空气并不新鲜,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我们老到物业处进行了交流,造成环境污染源是1公测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漂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垃圾,及不讲卫生有影响市容,这些污染是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

  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精力有限,在各主干道上我们只访问了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德州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的交流机制上。

  e、*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四、调查总结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流层温度、极地*流层云)的影响。

  三、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的。像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才可能逐渐解决。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如恐龙一般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够共同见证一片蔚蓝的天空,一定能够共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大气污染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若是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

  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其次是对植物的危害:当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了环境的恶化情况;亦了解了清洁工人们的辛苦。如果我们为图个方便,而乱丢垃圾,是一种丑恶的行为。我在此呼吁:请大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2

  因为“人与自然”的问题,越来越引人的关注的关系,我做出了一次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

  4月22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全人类共同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回顾最近公布的几个重大环境报告,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一共调查了4个问题。

  调查问题1:物种濒临灭绝

  (1/3的两栖类动物、1/2以上的龟类、1/8的鸟类和1/4的哺乳动物正在面临生存威胁,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11月22日发布的《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透露出的信息。这份名单显示,目前全球1.5万多个物种,包括脊椎、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和真菌,正在消失。)

  调查问题2:千年生态系统

  (这份报告的初衷是警诫世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称,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中,地球上1/5的珊瑚和1/3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1/3的物种濒临灭绝。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一些病毒就会泛滥,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病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负责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沃尔特·里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造成了生态多样性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

  报告指出,过去50年,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资源采取了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方式。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肥的使用更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报告说,地球上10%到30%的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这份报告是有关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全球各国决策者制定环境计划的参考资料。)

  调查问题3:气候变暖危险临界

  (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就会到达临界点,这将引起大范围的旱灾、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报告惊呼:全球生态灾难的降临已经进入倒计时!英国前交通大臣斯蒂文·拜尔斯是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在形容这份报告内容时说:“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生态定时炸弹。”

  在指出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同时,报告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环境改善举措。报告呼吁西方8国集团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1/4的电力,并同时敦促这些国家在2010年前将低碳能源的研究经费再增加一倍。)

  调查问题4:印度洋海啸环境

  (3月16日,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们发表《印度洋海啸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巨大伤亡,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也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举例来说,这次受灾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布吉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把海岸的红树林砍伐,开发成度假区,而多年前因为拍摄电影《迷幻沙滩》而严重破坏PP岛的生态环境,此次海啸受灾最为严重;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但由于修复工作未能在海啸前完成,结果对当地造成双重打击。反而10年前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种植防风林及恢复海岸生态,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红树林的保护,从而减轻了当地所受到的损害。专家认为:保护沿海生态可减轻海啸破坏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新调查表明,在这次印度洋海啸袭击中,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灾的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马尔代夫虽然是岛国,然而由于*采取了严厉的保护珊瑚礁措施,在海啸袭击时珊瑚礁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该国的损失。该基金会的调查还显示,在过去20年中,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减少了30%,泰国减少50%,斯里兰卡减少得更多。同时,在印度洋地区,大面积的珊瑚礁被人为地破坏,使海岸线直接受到了海浪的冲击。)

  以上是我调查的4个目前为止比较严重的几个问题,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团结,府河之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团结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团结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为了让府河之源的美好形象永远留传,我对团结的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团结镇学院街居民、府河沿岸的村民

  三、调查的方法

  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调查背景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在我们团结镇同样严重存。

  六、调查结果

  通过对100个人的调查(其中50个学生50个街道居民),13人对团结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表示满意,48人表示一般,32人表示不满,7人觉得无所谓;针对目前团结最突出的环境问题71人选择了固体废物污染,23人选择了地表水污染,选择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分别为2人和4人;76%的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居民的环保观念不强,22%的人觉得是因为环保部门管理不到位,选择其他原因的占只有两个人;69%的人表示*时愿意主动关注环保方面的信息,30%的人表示很少关注。由此可见团结的环境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路走下来,我发现路旁有不少的由成堆的垃圾堆集成的一座座“小山”,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由于路旁的居民乱倒垃圾,日复一日所造成的。有的甚至阻塞了水沟,导致臭水在街道上肆意流淌,不仅影响了路人行走,更影响了市容市貌。一旦到了夏天,蚊蝇飞舞,臭气熏天,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府河的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澈,它一浪又一浪的向下游运送着恶心的垃圾。32%人对目前的环境状况不满,这足以说明事情的严峻了。其次,居民包括部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远远不够。乱扔乱吐,前面扫后面丢,总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或者以短浅的目光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短暂的利益。对此,我访问了环卫工人,工人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市民不太注意城市的清洁和美化,我们每天都扫,可总扫不完,前面扫干净了,后面又丢了。有些人甚至说我们交了卫生费的,我们不扔你们那什么扫之类的话”。这真是让人心痛。最后我觉得*在环境治理上面的力度还不够。*不仅要加强环境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在制度上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从小的来说,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往大了说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环境问题非重视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七、结论

  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危害,要深刻认识我们周围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紧迫性,更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

  八、建议

  1、*加强在环境方面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治理的.决心,完善环境方面的制度,带好头,引导人们共同去保护环境;

  2、居委会,村委会定期组织居民进行垃圾,污水重点处理等活动;

  3、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学校从学生小的时候就应该加强环保教育的力度,居委会、村委会定期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讨论等,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尽量的参与环保活动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为环保事业出谋划策。

  4、大家积极动手植树植草,严禁乱砍乱伐,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4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近期,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黎*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接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系侗乡腹地、侗族文化的中心。全县辖23个乡镇和2个街道,共403个行政村,面积4441*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黎*境内*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43%。

  黎*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及2015年*生态魅力县等荣誉称号。

  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一)生态创建稳步推进。

  2015年,我县被评为*生态魅力县,是全国为数不多(25个)的县份之一;共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德凤街道、德顺乡)、5个省级生态村(朱冠村、八舟村、述洞村、*善村、四寨村)创建申报工作。

  (二)生态工程进展顺利。

  一是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落实生态示范区目标责任制。二是推进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防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目前,我县共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2座,特色小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在建城乡污水处理工程2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建成特色小城镇1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3个。获批省级生态村3个(三什江村、*甫村、流芳村),获批省级生态乡镇1个(茅贡乡)。

  2014年,共淘汰6300KVA冶炼炉4台,关停整治木材加工企业26家,整治关闭县城周边五小企业12家,占全省关闭黑烟囱总数的63%;县城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污染减排任务按时完成、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生态绿化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黎*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八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重点,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控制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三是加大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推进公益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林地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强化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重点民族村寨的绿化带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校园、社区等公共区域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黎*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等荣誉称号。

  2014年,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八舟河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湿地公园;全县天然林面积达1392478.2亩、公益林面积达1832415亩、退耕还林共计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4.68%。

  (三)生态宜居持续推进。

  一是按照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引领,尊崇自然风貌,突出民族特色,建设绿色城镇。加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绿地景观系统。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中使用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和管网建设,强化管网节水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和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二是加强民族传统村寨的规划与保护,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点民族村寨的保护,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提升城镇化水*。

  完成了1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第一批4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示范村建设27个、推进村建设44个,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德凤、高屯实现镇转街道,全县城镇化水*达35.5%。

  (四)生态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州产业政策,推进农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民族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二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和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有机的现代农业。三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肇兴景区为龙头,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重点民族村寨为节点,科学规划和布局核心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以肇兴景区、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为重点A级景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品旅游。加快推进文化综合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2014年,华新建材、宏宇芳香药业、黔香园油脂、裕丰米业投产运行;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成长,清洁化、环保型工业企业崭露头角。水口天香谷被列为省级农业与旅游双百示范园区,高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潮山核桃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新增茶叶基地4.2万亩、油茶基地2.1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侗族大歌实景实现试演。翘街古城墙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堂安、四寨、铜关、地扪、黄岗、述洞等民族村寨旅游景点培育有序推进,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

  (五)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水热同季,海拔高差大,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优越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黎*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黎*县已建立太*山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弄相山等县级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3155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1%。同时,以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黎*县东风林场为依托,认真做好以珍稀树种收集保存为重点的东风林场树木园建设,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基地面积8公顷,现已收集保存各类树种资源80科380余种。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决策失误。

  (二)加大资金投入。

  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公共财政支出,统筹好上级拨付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对挤占、挪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抢抓国发2号文件、省*帮扶黎*同步小康、**视察黎*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建立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目录,对鼓励发展的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

  (三)夯实队伍建设。

  加强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生态环保执法力量,抓紧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城市规划、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撑。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5

  一、调查的`目的和出发点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贯彻党“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学校的动员和鼓励下,我们参加了环境保护行动。

  二、调查时间、对象、方法

  20**年8月,我和几个同学来到德州市的一些小区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往路人并做了问卷调查,回去后又上网查找许多资料。我们主要的调查对象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气污染,水污染,树木的砍伐等。

  三、调查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小区,看到清洁阿姨在扫垃圾,就前去访问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虽然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多人在人行路上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值得关注。旁边来了一位刚买菜回来的大姐,我们向前询问了一些生活方式,我们心里得到一丝安慰。大姐告诉我们:少扔垃圾,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多骑自行车,少开车,节约用水,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发,洗碗。

  一眼望去,小区绿化水*还可以,数目较少,草坪较多,但空气并不新鲜,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我们老到物业处进行了交流,造成环境污染源是1公测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漂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垃圾,及不讲卫生有影响市容,这些污染是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

  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精力有限,在各主干道上我们只访问了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德州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的交流机制上。

  e.*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四、调查总结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流层温度、极地*流层云)的影响。

  (三)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的。像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才可能逐渐解决。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如恐龙一般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够共同见证一片蔚蓝的天空,一定能够共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大气污染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若是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

  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其次是对植物的危害:当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了环境的恶化情况;亦了解了清洁工人们的辛苦。如果我们为图个方便,而乱丢垃圾,是一种丑恶的行为。我在此呼吁:请大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6

  因为“人与自然”的问题,越来越引人的关注的关系,我做出了一次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

  4月22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全人类共同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回顾最近公布的几个重大环境报告,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一共调查了4个问题。

  调查问题1:物种濒临灭绝

  (1/3的两栖类动物、1/2以上的龟类、1/8的鸟类和1/4的哺乳动物正在面临生存威胁,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11月22日发布的《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透露出的信息。这份名单显示,目前全球1.5万多个物种,包括脊椎、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和真菌,正在消失。)

  调查问题2:千年生态系统

  (这份报告的初衷是警诫世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称,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中,地球上1/5的珊瑚和1/3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1/3的物种濒临灭绝。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一些病毒就会泛滥,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病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负责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沃尔特·里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造成了生态多样性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

  报告指出,过去50年,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资源采取了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方式。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肥的使用更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报告说,地球上10%到30%的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这份报告是有关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全球各国决策者制定环境计划的参考资料。)

  调查问题3:气候变暖危险临界

  (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就会到达临界点,这将引起大范围的旱灾、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报告惊呼:全球生态灾难的降临已经进入倒计时!英国前交通大臣斯蒂文·拜尔斯是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在形容这份报告内容时说:“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生态定时炸 弹。”

  在指出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同时,报告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环境改善举措。报告呼吁西方8国集团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1/4的电力,并同时敦促这些国家在2010年前将低碳能源的研究经费再增加一倍。)

  调查问题4:印度洋海啸环境

  (3月16日,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们发表《印度洋海啸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巨大伤亡,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也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举例来说,这次受灾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布吉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把海岸的红树林砍伐,开发成度假区,而多年前因为拍摄电影《迷幻沙滩》而严重破坏PP岛的生态环境,此次海啸受灾最为严重;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但由于修复工作未能在海啸前完成,结果对当地造成双重打击。反而10年前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种植防风林及恢复海岸生态,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红树林的保护,从而减轻了当地所受到的损害。专家认为:保护沿海生态可减轻海啸破坏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新调查表明,在这次印度洋海啸袭击中,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灾的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马尔代夫虽然是岛国,然而由于*采取了严厉的保护珊瑚礁措施,在海啸袭击时珊瑚礁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该国的损失。该基金会的调查还显示,在过去20年中,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减少了30%,泰国减少50%,斯里兰卡减少得更多。同时,在印度洋地区,大面积的珊瑚礁被人为地破坏,使海岸线直接受到了海浪的冲击。)

  以上是我调查的4个目前为止比较严重的几个问题,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7

  一、课题的提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为了使抚松美好形象永远留传,就此,我们对县城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范围

  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

  民意调查

  采访有关部门

  四、调查情况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县同样严重存在。2月3日下午,我对各街道展开了调查,沿着市场东路,我们发现路旁成堆的垃圾聚集成了一座座“小山”,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旁的居民乱倒垃圾,日复一日所造成的。有的甚至阻塞了水沟,使水流不能够畅通,臭水流到了街道,影响了路人行走,影响了环境的美。当人们从垃圾旁经过时总会吐上几口唾液。冬季倒好,一旦到了夏天,蚊蝇飞舞,传播疾病,污化新鲜空气,同时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可见,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但大气污染情况同样不可忽视!2月5日下午,我们对市场小广场、学校附近供暖厂的大气污染进行了调查。厂子里不断地向空中排放污气。我们顺着浓烟走近供暖厂,发现这儿的情况更令人惊骇。首先厂子里头就很乌烟瘴气,沉甸甸的浓烟,仿佛要塌下来,周围那些“面目全黑”的树木正在奋力与死亡搏斗。与此同时,水土流失的现象也亦然存在垃圾成堆,造成植被破坏,待暴雨一来,植被被冲垮。垃本圾、黄土、泥沙顺流而下,聚集成一条条“小黄河”,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再说渠道这一带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晴天时,尘土飞扬,到了下暴雨,水夹着泥沙从上往下一直流到马路上,阻碍了车辆的来往、路人的行走。

  五、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城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工厂不加节制地把浓烟排放到清新的空气中,不仅严重污染了空气,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都给城市的美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等现象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另外,水土流失方面也占一定比例。

  六、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危害性,我们将对以上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据有关部门反映,乡镇工业的排放量为214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7.3%。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达1165万吨。可见大气污染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企业的废物污染了农田、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企业的废气污染了空气了。居民常感到窒息和喉头剧痛,气管炎和肺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固体废弃物污染:据调查,我国工业体废弃物产生量为8.2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3186万吨;8—9%的城市污染较重,22.4%的城市属于中度污染,5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而人们所指的废弃物主要是指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以及其它物质,这些塑料品大都用石油加工的副产品乙烯聚合而成,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很稳定,不易分解。若在自然条件下经风雨、酸碱的腐蚀和微生物的作用大约要100年以上才能完全化解。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达500亿元。仅1990年全国发生的污染事故就有3462起。据1994年统计,全国一年排放废水360亿吨,废气82413亿产方米,工业固体废物4545万吨。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非重视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七、结论与建议

  结论: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危害,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紧迫性,更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

  经讨论,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建议:

  (1)对于工厂的烟炊应建高,有条件的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机器生产,装置消声器。

  (2)防止和治理空气污染。

  (3)依法管理环境,每个公民都应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制度,从我做起。

  (4)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环保素质。

  (5)大家积极动手植树,多种些绿色植物,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8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在不断提高。然而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令人担忧。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被污染的环境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陷入困境。

  本次调查从社区周边及城镇的居民入手,分析不同人群的环保意识情况。立足于居民环保意识,来审视当下的环保形势,以便于再对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对现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参与到环保建设的队伍中来,已达到提升社区环境的效果。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一、目前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87%的居民都愿意参与环保事业,但环保意识没有深入居民心中,会宣传的只是少数人。80%的居民知道*出台的“限塑令”,表示能够理解和支持,但在日常生活中会随身携带环保袋的居民在少数,调查显示只有10%的居民会随身携带环保袋,大多数认为一次性碗筷有毒不支持用。社区周边居民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够深,不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分类垃圾箱不够加大了垃圾污染的程度。由于不方便大多数人不会随身带购物袋,表示商家会提供袋子,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意识不够导致,执行限塑令的程度有所渐弱。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垃圾污染,垃圾不分类,和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们通过这次调查,我总结出了几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2.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

  3.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4.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6.继续加大限塑令的宣传。鼓励各事业单位施行不违背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等等。

  二、对环保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方针关注度还是比较高,有60%的居民能够正确回答出世界环境日的日期,还有40%的居民则无法准确回答。在对待噪音污染大部分居民还不了解,这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较弱,应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到环保深入人心。我国目前工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特别是在发展*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关心的课题之一。调查表明,70%的居民认为,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水,导致土地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环境污染还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三、低碳生活

  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加强,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深入他们心中。他们认为推行“低碳生活”主要依靠每个人,但是环保工作任务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没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对*所做的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以致错误的认为*一直没有进行管理,甚至认为*在推行“低碳生活”上没有很大的作用。而*可能对环保工作或宣传也同样有不周之处,但社区居民对*的工作也表示肯定,并表示我们社区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

  四、对提高社区环居民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通过相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制度来规范居民的环保意识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2、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并制定相应规章来严格管理。开展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形式不必拘泥于理论知识教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定的。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9

  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时间里,校园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而我们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内的,可见教室的环境状况与我们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关注教室卫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便利用考试完毕后评讲试卷的时间对我校高二的同学通过直接询问和实地察看教室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第一部分我的调查

  一、学生对校园教室卫生问题的重视度调查。

  99%的人都认为教室的卫生问题对个人重要,因为没有人想要整天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对于自己校园卫生状况,有54%的人认为“非常干净,基本没有什么垃圾”,有40%的人认为“较干净,但会有零星垃圾存在”,调查表明大家在教室里还是发现了一些垃圾。从这两个问题来看,大家在*时对教室卫生给予一定的关注,有一定的责任感。

  二、针对教室里垃圾的几大来源调查。

  在教室里吃饭留下的食物残留、使用过的纸巾、塑料袋、废弃纸张都是主要的垃圾组成。在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垃圾中还有大量的食品包装袋和枯枝落叶。为此我们对师生是否在教室吃过饭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89%的人从没有在教室吃过饭,8%的人自己很少带饭在教室吃,3%的人经常带饭在教室吃。究其原因是早上第一节有课的时候,一些人起晚了,为了不迟到就随便买点东西在教室里吃。还有关于在教室墙上和桌子上乱写乱画行为,有86%的同学认为此举非常令人讨厌,有7%的人表示没意见,还有7%的人表示不关心。我认为教室里的物品是大家共有的,每个人有义务去维护它们的整洁,乱写乱画的行为的确不应该。

  三、造成校园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查。

  有63%的人认为学生环保意识不强,没有从思想上重视,32%的人认为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随手乱丢垃圾),2%认为校园内设施不齐全(如垃圾箱),3%的人认为学校管理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我比较赞同第一种意见。

  四、个人对保持教室环境的作为。

  绝大多数的人在教室中选择将垃圾带走或扔到教室垃圾箱里,这是比较正确的做法,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随手丢在课桌上或地上。调查显示,当看到其他同学随意乱丢垃圾时,有17%的人选择“不管,只要自己做好就行”,3%的人“认为很正常,自己有时也这样做”,40%人表示会“主动上前制止”,也有32%的人表示会“看情况”,我想这种现象也与整个社会风起有关。对于如何保持教室卫生,有33%的人认为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硬性卫生评价指标来维护教室卫生,59%认为“加强思想教育”即可。

  被调查的同学和老师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例如:多在教室内放置大垃圾桶,方便大家扔垃圾;安排固定人员每天打扫教室,贴教育提示标语;让各班卫生委员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派人定期检查室内卫生,并统计分数......这些建议都非常有意义。

  第二部分我的建议

  我认为教室内卫生应该靠学生自觉维护,靠学生自我管理。作为一名中学生,这是应该具备的一项思想意识,保持好卫生,共同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自觉,还要有外部的提醒和监督作用,用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坏的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形成一股“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校园风气。从这项调查及从相关内容搜查,我针对校园教室卫生环境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在教室内放置大垃圾桶。走在校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垃圾箱,但是教室里却没有放大垃圾桶。有些同学在教室内制造垃圾后发现垃圾桶中的垃圾早以“人满为患”,于是就随手放在座位上或随手乱扔在地上不管了。所以应该在每个教室的生活阳台上都放一个大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扔垃圾,并督促做清洁的同学及时倒掉垃圾,以免产生异味。

  二、督促做清洁的同学打扫教室。我们学校的规定是一日三扫三拖。但是我们同学们制造垃圾往往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光是一日三扫三拖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督促打扫教室的同学及时保洁,建议在每天课间跑操和眼保健操的时候再打扫一次。

  三、加强环保卫生意识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卫生意识宣传教育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可以使是大家明白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明白环境对个人生活、成长的意义,从而使保护环境深入人心。

  四、完善室内环境卫生评价体系,奖惩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集体。利用评价体系,督促学生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奖惩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集体,努力形成“爱护环境,保护卫生”的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建设深入学生生活,提升整体校园形象。

  五、多种形式启发学生保护校园环境卫生。可以开办一些环境卫生知识讲座,让同学们系统的接受相关教育;还可以举办环境卫生知识竞赛,让广大学生参与进去,娱教结合,做到一举两得;组织更多的公益劳动(也包括校外的),让同学们体会体力劳动的辛苦,多参与日常生活的实践,对于个人成长会有更多的帮助和启迪作用。

  第三部分我的感悟

  搞好校园教室卫生,贵在坚持,贵在形成习惯。老师及同学们一起重视这个问题,集思广益。在努力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抓好卫生工作。使每个同学养成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从自己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仅对校园环境卫生意义重大,也会使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受益终生。

  相关校园环境卫生问题,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对应的办法,我们也在积极献言献策,于是衷心希望好的建议能够落实,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10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

  (1)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2)沙漠化迅速发展。*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XX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呈森林赤字。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造成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1)人口压力:*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2)工业化压力:*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市场压力:*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三: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造林绿化取得成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了较大进展,到199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五,草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草地牧场综合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各类草地面积达3.9亿公顷。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稳步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渐入人心,至199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26处,占国土面积的7.64%,10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土地保护和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成效,全国生态农业试点达XX多处,50个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7个生态农业建设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000多万公顷,部分地区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正在恢复。

  四:总结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生态环境的建设,我们面对现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尽全力进行保护,为创造和谐家园共同努力。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5)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3篇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1

  农民工是*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

  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

  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0xx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xx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而在20xx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

  人们通常把外出的农民工统称为打工,其实,打工族仅占外出农民的微弱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当。仍以五个村中的农田村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农民中,真正务工的有248人,占外出农民的44%,从事其他经营的就有218人,占外出农民的39%,另有96人从事拾荒和其他行业,这类人占外出农民的17%。即使同一打工类型,其从事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既有从事建筑、加工业的,也有从事餐饮和家政服务业的,既有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也有在私营企业的。同样,从事经营的也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况,和农田村大致相同。越随着调查的深入,就会发现外出农民远非打工、经商、拾荒这几种行业,而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五村外出农民,多是自己联系工作,*有序组织的极少。

  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调查的五个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灾害变得一贫如洗的24户农民,靠外出务工经商又恢复了生机,走上了致富路。18个光棍汉靠外出务工经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务工经商,简直难以想象。

  2、学会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能力。许多农民在外出务工中不仅获得了资金,解决了增收难题,而且学到了技术。经商的农民则增长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致富的能力。

  3、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最突出是生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多子多福”是不少农民恪守的观念,通过外出打工后,这一传统观念被“晚生晚育,少生优育,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所替代,计划生育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读书,读好书,不再像他们这样到处打工,过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弃了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就读,每年要多花费两三千元,这足以显示现在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4、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文明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城市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以在农村传播,也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互补,信息交流,从而打破了城乡之间严格划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对封闭和对立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外出务工农民把挣来的钱反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农田等五个村的46部小四轮、25部小三轮,9部大型挖掘机、铲车和众多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是农民通过打工挣来的钱购买的。这就说明,农民们务工经商后,通过对农业的反哺,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脱离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诸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现在,这些人脱离了农业和农村,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妇”群体,造成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科教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极不相称,对推广农业科技、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大多数农民虽没有使土地撂荒,但对土地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留守在家的这部分没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识的“老、少、妇”群体,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从心,再想夺得农业高产高效就勉为其难。

  2、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难。像公路维护、抢险救灾、产业帮带、婚丧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3860”部队来凑合,由于战斗力弱,大都勉强完成,这种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一离开家乡后,就“一别音容两渺茫。”村里每年的几次计划生育活动,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这些人即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就给计划生育带来了难度。

  3、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对本镇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作了初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校方解释说,少了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去了。这种现象有,但只是个别的,更多的学生即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途。

  4、大批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治安留下了隐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更多,丈夫常年在城里,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节回家几天可能还会因为对某些事的观点不同而争吵,夫妻间的距离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再是由于留守村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社会治安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机。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发地带。

  5、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庭担负着最重要的社会化责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导者。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经常教化和引导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祖辈或亲戚可能因此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祖辈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无法很好照看孩子,对学龄孩子的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少数儿童产生封闭、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

  6、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问题开始突出。由于子女进城就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大了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在返回农村后,他们的观念、习惯及兴趣爱好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孙子外,还要负责田里的农活。他们终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独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关心,地位反而不如从前,尤其是对于儿子外出,儿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

  7、大量素质较高青年农民外出,导致难以选出较高水*的村级组织领导人,直接影响了村内民主建设。大量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他们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发挥民*利的村内发挥民*利,即使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时刻,由于时空阻隔和信息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利。就连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甚至也流动在外,深刻地影响着村公共权力的运作,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几点思考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

  狂年,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至少从身份上实现了统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称,*再无“农”和“非农”的身份区别——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使得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消除对农民工人格的岐视和尊严的屈辱,才能使他们扬眉吐气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地创造财富。

  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农业“蛋糕”,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实用技术脱贫致富。

  第三、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在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好务工者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

  第四、提高*服务水*,为务工者排忧解难。*服务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组织;

  3、当地留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

  4、为有回乡创业意识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

  5、协同重点输入地*,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和权益保障;

  6、关注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家长教育,让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第五、加大《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力度,严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

  第六、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七、加强农村基层*和组织建设,使村委会能够履行自治职能,管好本村事务。

  第八、警*手,共建治安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2

  近几年来,我市与我国其他中西部地区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日渐增多,打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市劳动就业部门获悉,20xx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已达到12万人,按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计算(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20xx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月*均收入达到690元),其年总收入达到9600万元。对xx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老、少、山、穷”地区来讲,无疑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财源之一。打工浪潮,势不可挡。外出打工挣票子,已成为一条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打工族中留守的学生怎么样?前不久,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从关心下一代出发,组成调查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南坪乡和团堡镇2所初中、20所小学,共152个教学班9500多学生和190多名教师及部分家长,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

  1、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可以说,有一半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其中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占全部留守学生数的55.5,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需要代理监护人。

  2、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占61,由外公外婆代管的占21,由叔伯和亲友代管的占14,还有4的学生无监护人。

  3、家长双双外出留守的2688名学生的相关表现:

  A、学习成绩方面:好的只占23.5,一般的占40.6,差的达到35.9

  B、思想道德方面:好的占43,一般的占37,差的达到20

  C、身体素质方面:好的占53,一般的占30,差的达到17

  D、经常性迟到旷课和逃学、辍学的分别占1*和9.95

  E、随家长外出辍学打工的初中学生166人。随打工家长在异地上学的仅238名。前者实属非法童工,后者所占比例太小。

  二、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外出务工,尤其是家长双双外出务工给留守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它影响着留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妨碍着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这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制约他们未来谋求生计。调查者同部分小学1—4年的班主任座谈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由“差”变“好”的几乎没有,而由“好”或“一般”变“差”的则为数不少,且逐步增多。这类学生大致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孤独——内向——上课打瞌睡——作业马虎——与同学打斗——不做家庭作业——不洗脸、不吃早饭上学——不换衣、不洗澡、不理发——生疮长虱——撒谎、旷课逃学……。调查者按同类方法对初中1—2年级的部分任课教师座谈得知:虽有90以上是住读学生,但由“好”变“坏”的比例也占了10。他们大致经历的过程是:上课打磕睡——抄袭课堂作业——假日回家向代理监护人撒谎多要钱——上馆子、打牌赌博——与社会上“浪子”纠合——偷家里或别人的东西变钱——强拿硬逼勒索弱小学生的钱物……。南坪初中牟校长说:“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中,虽然没有因交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而弃读,但是无道德建树,无学习兴趣,无师生亲情、友情的“三无学生”多达20。

  三、造成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的原因分析

  1、留守学生家长中,在处理挣钱与育人关系上认识片面。他们认为,在家守穷,没钱送孩子上学,对不起下一代。有钱上学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成不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是老师的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细胞分裂,第一责任人外出,隔代养育,亲情疏远,对留守子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庄稼误一春,育人误一代,多挣几年钱,害了儿女一辈子。

  2、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从调查和走访中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代管的占据82,这些代理监护人都在55—75岁左右,他们除了种地之外,还要种菜、做饭、洗衣、喂养牲畜。其中多数观念陈旧,缺乏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有些老人对孙辈溺爱迁就,任其自流。许多老者对此叫苦不迭,他们说:“只要保证孩子不冷不饿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管不了也不会管。”

  3、留守学生“钻空子“,三面撒谎,欺骗家长、老师和代理监护人,以期达到“多用钱,少上课”的目的。由于学校、家庭和代理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让留守学生趁机钻空子。对此在初中学生中较为突出。有的以学校增收某种费用为由,向外出的父母亲或向代理监护人要钱;有的以祖辈送人情为由,向老师或亲友借钱;有的以祖辈生病为由,哄骗老师而逃课;有的以老师有事,班上放假,哄骗代理监护人,趁机到处游荡或在家看电视,或与放牛娃一起“斗地主”等等。至于那些无人监护而“自理”的学生就不言而喻了。

  4、校方召开家长会,代理监护人多数不到会。教师家访收效甚微。

  通过座谈走访得知:一些中学召开家长会,本想与代理监护人相互沟通,但多数不到会,说什么,只要不欠学杂费和生活费就行了,学不学得好,家长帮不了忙,眼下活路正忙,哪有时间去开会。于是留守学生变成了“代理家长”,对于留守学生中的“差生”,学校领导或相关教师也进行过家访,以期相互沟通,但事与愿违。讲到学生成绩下降,思想品德滑坡等问题,要么就是互相推诿,进而互相指责。往往不欢而散,结果收效甚微。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和分析,随着打工浪潮的涌动和打工经济的兴起,给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带来诸多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般问题。关系到承上启下,后继有人的社会问题。外出打工挣钱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把教子育人纳入议事日程。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的同时,还要加上“农村教育”,把“三农”变成“四农”。既要重视打工经济,更要重视打工族中的留守子女的教育,在乡规民约中加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使这些本该成龙子不变成虫。

  第二、建议外出打工的家长,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以减轻老人的沉重负担和留守孩子的精神压力,为孩子上学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尽量减少“叔叔和亲友”代管。据了解,这类代管者,往往在与家长之间,与双方孩子之间会产生许多误会和摩擦。以免如报所载“13岁留守女学生当妈妈”的悲剧重演。

  第四、在留守学生较多且具备相当条件的学校开办“留守学生教学班”,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心理和学业状况,思想动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要多鼓励外出务工的家长把学生带在身边就近上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和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对打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机制。在收费、求学、毕业、升学多个环节上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同时,地方*应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带回家乡办企业,达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第六、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中,入学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达53,女性只占47。如今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在留守女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劳动就业部门要与教育部门随时沟通、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学生相关情况,及时帮助打工人员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承担一部分关心下一代的光荣任务。

  第八、建立关爱组织。动员和组织离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按照自愿参加,就近活动,量力而行的原则关爱下一代,关注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时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6)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3篇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1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聚焦与核心。解决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县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农民增收情况,我们最近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围绕我县农业法的贯彻执行和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我县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到漠滨、若水、黄茅、洒溪等乡镇、村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了县*、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收回调查问卷80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少的是思路,愁的是销路,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我县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制约,加之受军事禁区影响,农村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缓慢。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有了普遍提高,但农民增收仍较缓慢。我县34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304800人,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xx元,XX年农民人均收入2223元,收入仅增长5.6%,农民仍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根据调查,影响农民增收原因较多,在我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部分农民劳而无效。在全县346个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偏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漠滨乡洞头塘村总人口1164人,11个组就有8个组不通公路,农产品进出全靠农民肩挑背驮,大量的竹木、柑桔等农副产品调不出,除自己消费外,多余的只好烂在家中,增产不增收,挫伤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该村很多农民装不起电话,接一个电话要跑5华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虽然农民苦苦寻求致富项目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却因信息不灵,真正获得成功的项目极少,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许多农民想发展却没门路,找着门路却又愁销路,常常劳而无效。老支书李光辉改种杜仲100余株,长势良好,然而拿到市场上连0.5元/斤也难卖,除去成本后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了。陈万兴家承包了20余亩园艺场栽种板栗,板粟连年增产,而价格却年年下跌,XX年4元/斤,XX年3元/斤,XX年只有2元多/斤,除去运费等开支后,基本所剩无几。他们说,外地经济发展起来了,自己也想致富,自己养的、种的就是推销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滋味,我们想增收怎么就这么难?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发展生产民心不安。由于我县县乡两级财政紧张,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力顾及,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在“6·19”洪灾中,洞头塘村20多座溪河坝全毁,水圳全垮,但几年来,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在水利基础设施上基本没有投入,由于水毁设施得不到恢复,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艰难。去年全村590亩稻田失收的达100余亩,减收一半以上的有200余亩,全收的只有几十亩,有的村民连吃饭也成问题。部分村民对种田丧失信心,他们算了一笔帐,除去肥料农药、工钱,种田实际上没有几个收入,靠种田脱不了贫,致不了富。有的说,若能够在外找一份事做,早就不想要田了。如今该村1100多人,在外打工的达500多人,很多年轻人认为家乡环境艰苦,看不到致富希望,外出打工不思回家者大有人在,只剩年幼、老弱病残者留在家中。在全县,同样认为种田难增收的农民为数不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却增收缓慢,从而对土地丧失了信心,导致全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弃耕抛荒现象。

  原因之三: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指导,农民增收步履维艰。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找到好的工作很难,从事的多是脏、苦、累而工资微薄的行业,因而能够找钱回乡投资致富乡邻的很少。留在农村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发展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文化、懂技术、有头脑的带头人,发展路子越走越窄,他们对增收倍感焦虑和无奈。加之资金短缺,更难为“无米之炊”,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农民不仅不增收反而跌本。黄茅乡白羊村村民刘百喜XX年投资5万元种植草莓,市场销路看好,却因缺乏技术和技术跟踪服务,几个月下来就失败了。许多农民说,作为农民就应该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伸手要钱,但因文化低,没技术,土地成了他们填不满的无底洞,反而把老本都送进去了。象这种缺乏科学技术作后盾,无专业人员指导的生产模式,农民吃亏不少。我县农民养羊、喂鱼、种烤烟等种养殖户失败的多,真正受益的很少。他们认为这次县委、*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亲民、爱民、富民的好举措,很有必要,许多干部确实在帮助他们减负增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干部下基层活动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好,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希望下来的干部带致富技术、信息,带增收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协调上下关系,提供一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希望他们多深入农户家中,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多提供一些增收思路。

  原因之四:农民利益受损、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涉农服务滞后。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确保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及时处理涉农案件,妥善化解农民矛盾,减负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民不合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隐形负担仍然不轻,农民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一是反映教育收费高。学校除按标准收取学杂费外,*时还要收取试卷、作业本费等诸项费用。农民本来收入不高,特别是低收入户,供养子女读书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因承受不起负担,只得让子女辍学。二是反映一些单位变着法子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派出所登记户口、办迁移或出证明也要收取一些费用,农民看不到有关规定和收费公示,却又不得不交,因为不交费就不办事让他们实难找出拒交的`办法。到邮政所取包裹、信件也要想着法子要农民买明信片、报纸,从中收取一些费用。三是反映一些涉农部门在农资经销上给农民造成些损害。如种子纯度不够,致使农民减产、失收,这种情况连年都有所反映。四是反映在公路改造过程中,*征用农民土地给付的补偿费过低。农民被征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而补偿标准过低,使他们更为不满。洒溪乡村民反映在鲁大公路建设中,一类田补偿5900元/亩、二类田补偿4700元/亩、三类田补偿3900元/亩,农民普遍有增加补偿费的要求。同时还反映在公路修建中,一些堆放的土方堵塞了溪圳、道路,给农田灌溉、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加重了农民恢复生产的负担。五是反映生产、生活支出费用过高。如建房的国土费就得花几千元;林农出售木材、个人部分收入只有30%,审批民用材青山费等过高。六是反映涉农收费公示不规范,透明度低,如国土、林业、计育办的一些收费,农民有看法,有疑虑,极易影响干群关系。七是反映林农造林费兑付到位难。漠滨乡沙堆村、漠滨村反映他们1999年、XX年的造林费至今一分钱未得,多次报告、反映,跑上跑下,但仍未果,挫伤了农民造林积极性。他们说*应该取信于民,有利老百姓增收的要更多扶持和关心,更不能拖着不兑现。八是反映涉农服务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滞后,得不到及时传递利用,乡镇站所人员的待遇过低,存在后顾之忧,工作信心不大,服务不到位。九是反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农民看病就医难,边远村组农户更为突出。农村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民有病医治难保障,增收难,保增收致富更难。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农民不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摒弃长期以来事实上以工业优先、城镇偏向,轻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做法,真正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重的战略,切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镇、农村协调发展。

  1、切实增强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意识。中央重视农村工作的宏观政策,为农村修养生息,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群众形容中央的政策好比医生开处方,药方开得好,关键还要看有没有药抓,抓药的人会不会抓错。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张旗鼓地搞好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重农、支农、护农、兴农思想,改变过来人们对农业法律淡薄的观念。建议将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今年农村普法的一个重点,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各涉农部门、各乡镇及包村干部更要熟悉掌握农业法规,只有自己掌握,才能教育群众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部门、乡镇及干部要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农业法规,自觉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正确处理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达到用法律、政策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的目的。

  2、千方百计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发展交通、电信事业,进一步加强县乡村组公路和农网、水利、电信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增收环境。在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研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我县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想方设法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充分运用信贷和财政资金的导向,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和发展农业资金困难严重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增收。

  3、突出本地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结构调整;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农业产业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搞好三大调整,即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突出四个可发展优势。即突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聚焦与核心。解决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县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农民增收情况,我们最近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围绕我县农业法的贯彻执行和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我县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到漠滨、若水、黄茅、洒溪等乡镇、村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了县*、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收回调查问卷80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少的是思路,愁的是销路,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我县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制约,加之受军事禁区影响,农村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缓慢。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有了普遍提高,但农民增收仍较缓慢。我县34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304800人,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xx元,XX年农民人均收入2223元,收入仅增长5.6%,农民仍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根据调查,影响农民增收原因较多,在我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部分农民劳而无效。在全县346个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偏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漠滨乡洞头塘村总人口1164人,11个组就有8个组不通公路,农产品进出全靠农民肩挑背驮,大量的竹木、柑桔等农副产品调不出,除自己消费外,多余的只好烂在家中,增产不增收,挫伤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该村很多农民装不起电话,接一个电话要跑5华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虽然农民苦苦寻求致富项目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却因信息不灵,真正获得成功的项目极少,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许多农民想发展却没门路,找着门路却又愁销路,常常劳而无效。老支书李光辉改种杜仲100余株,长势良好,然而拿到市场上连0.5元/斤也难卖,除去成本后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了。陈万兴家承包了20余亩园艺场栽种板栗,板粟连年增产,而价格却年年下跌,XX年4元/斤,XX年3元/斤,XX年只有2元多/斤,除去运费等开支后,基本所剩无几。他们说,外地经济发展起来了,自己也想致富,自己养的、种的就是推销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滋味,我们想增收怎么就这么难?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发展生产民心不安。由于我县县乡两级财政紧张,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力顾及,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在“6·19”洪灾中,洞头塘村20多座溪河坝全毁,水圳全垮,但几年来,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在水利基础设施上基本没有投入,由于水毁设施得不到恢复,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艰难。去年全村590亩稻田失收的达100余亩,减收一半以上的有200余亩,全收的只有几十亩,有的村民连吃饭也成问题。部分村民对种田丧失信心,他们算了一笔帐,除去肥料农药、工钱,种田实际上没有几个收入,靠种田脱不了贫,致不了富。有的说,若能够在外找一份事做,早就不想要田了。如今该村1100多人,在外打工的达500多人,很多年轻人认为家乡环境艰苦,看不到致富希望,外出打工不思回家者大有人在,只剩年幼、老弱病残者留在家中。在全县,同样认为种田难增收的农民为数不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却增收缓慢,从而对土地丧失了信心,导致全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弃耕抛荒现象。

  原因之三: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指导,农民增收步履维艰。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找到好的工作很难,从事的多是脏、苦、累而工资微薄的行业,因而能够找钱回乡投资致富乡邻的很少。留在农村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发展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文化、懂技术、有头脑的带头人,发展路子越走越窄,他们对增收倍感焦虑和无奈。加之资金短缺,更难为“无米之炊”,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农民不仅不增收反而跌本。黄茅乡白羊村村民刘百喜XX年投资5万元种植草莓,市场销路看好,却因缺乏技术和技术跟踪服务,几个月下来就失败了。许多农民说,作为农民就应该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伸手要钱,但因文化低,没技术,土地成了他们填不满的无底洞,反而把老本都送进去了。象这种缺乏科学技术作后盾,无专业人员指导的生产模式,农民吃亏不少。我县农民养羊、喂鱼、种烤烟等种养殖户失败的多,真正受益的很少。他们认为这次县委、*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亲民、爱民、富民的好举措,很有必要,许多干部确实在帮助他们减负增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干部下基层活动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好,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希望下来的干部带致富技术、信息,带增收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协调上下关系,提供一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希望他们多深入农户家中,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多提供一些增收思路。

  原因之四:农民利益受损、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涉农服务滞后。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确保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及时处理涉农案件,妥善化解农民矛盾,减负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民不合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隐形负担仍然不轻,农民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一是反映教育收费高。学校除按标准收取学杂费外,*时还要收取试卷、作业本费等诸项费用。农民本来收入不高,特别是低收入户,供养子女读书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因承受不起负担,只得让子女辍学。二是反映一些单位变着法子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派出所登记户口、办迁移或出证明也要收取一些费用,农民看不到有关规定和收费公示,却又不得不交,因为不交费就不办事让他们实难找出拒交的办法。到邮政所取包裹、信件也要想着法子要农民买明信片、报纸,从中收取一些费用。三是反映一些涉农部门在农资经销上给农民造成些损害。如种子纯度不够,致使农民减产、失收,这种情况连年都有所反映。四是反映在公路改造过程中,*征用农民土地给付的补偿费过低。农民被征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而补偿标准过低,使他们更为不满。洒溪乡村民反映在鲁大公路建设中,一类田补偿5900元/亩、二类田补偿4700元/亩、三类田补偿3900元/亩,农民普遍有增加补偿费的要求。同时还反映在公路修建中,一些堆放的土方堵塞了溪圳、道路,给农田灌溉、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加重了农民恢复生产的负担。五是反映生产、生活支出费用过高。如建房的国土费就得花几千元;林农出售木材、个人部分收入只有30%,审批民用材青山费等过高。六是反映涉农收费公示不规范,透明度低,如国土、林业、计育办的一些收费,农民有看法,有疑虑,极易影响干群关系。七是反映林农造林费兑付到位难。漠滨乡沙堆村、漠滨村反映他们1999年、XX年的造林费至今一分钱未得,多次报告、反映,跑上跑下,但仍未果,挫伤了农民造林积极性。他们说*应该取信于民,有利老百姓增收的要更多扶持和关心,更不能拖着不兑现。八是反映涉农服务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滞后,得不到及时传递利用,乡镇站所人员的待遇过低,存在后顾之忧,工作信心不大,服务不到位。九是反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农民看病就医难,边远村组农户更为突出。农村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民有病医治难保障,增收难,保增收致富更难。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农民不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摒弃长期以来事实上以工业优先、城镇偏向,轻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做法,真正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重的战略,切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镇、农村协调发展。

  1、切实增强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意识。中央重视农村工作的宏观政策,为农村修养生息,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群众形容中央的政策好比医生开处方,药方开得好,关键还要看有没有药抓,抓药的人会不会抓错。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张旗鼓地搞好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重农、支农、护农、兴农思想,改变过来人们对农业法律淡薄的观念。建议将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今年农村普法的一个重点,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各涉农部门、各乡镇及包村干部更要熟悉掌握农业法规,只有自己掌握,才能教育群众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部门、乡镇及干部要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农业法规,自觉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正确处理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达到用法律、政策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的目的。

  2、千方百计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发展交通、电信事业,进一步加强县乡村组公路和农网、水利、电信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增收环境。在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研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我县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想方设法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充分运用信贷和财政资金的导向,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和发展农业资金困难严重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增收。

  3、突出本地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结构调整;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农业产业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搞好三大调整,即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突出四个可发展优势。即突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扩展7)

——恋爱问题调查报告

恋爱问题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9日

  调查地点:xx院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抽象调查

  前言介绍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手”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和恋爱是大学生的任务。学习之外,恋爱亦是热门话题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特此对本大学生的基本恋爱进行了调查,有了3种看法。

  第一种大学生不说等什么时候?等30好几谈啊?现在连小学生都开始谈了,到大学生的时候说不定都结婚了,还等什么啊!想单身一辈子啊?

  第二种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就谈:大学里谈的还比较单纯;大学时间里空余时间比较多;没成功也可以积累经验。

  第三种谈恋爱不是说该或不该,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调查内容

  1、你正在谈恋爱吗?

  调查统计42%的同学正在谈恋爱,而58%的同学没有谈恋爱.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学正在谈恋爱,说明很多人在大学谈恋爱,而且人数还不少.

  2、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

  调查发现有17%的同学16岁以下就开始谈恋爱了;初恋在17~18岁的同学占23%;19~20的占20%,加起来有60%的同学是早恋的,足以说明早恋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3、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调查中“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它的占了2.4%,并且恰好理由都是“对他(她)好”。人品的好坏左右着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

  4、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什么?

  调查发现10%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30%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这里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所以只好向身边的朋友倾诉,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绝;45%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

  5、就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你怎么看?

  调查表明55%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20%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8%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群体;1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

  6、你对恋爱的态度是什么?

  调查发现63%选择的是“顺其自然”;27%选择的是“共同努力,坚持到底”;10%选择的是“有了更好的换”,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7、如果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调查发现92%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有52%的同学认为可以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的认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学习。

  个人感言

  在我看来,爱情是一种过程,一种成长的过程。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触它。我们不应该通过一些流行的歌曲和优秀作品来理解爱情。高中时候父母关的很严,很多同学把美好的愿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学宽松时去实现。如果有人选择了爱情放弃了一切,这是不明智的选择,可能会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给葬送。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很重要。

  我的原则是该爱的时候尽情的爱,该学习的时候认真的学习,不能因为别人爱情而埋没别人,在处理好人际关系上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要因为爱情而没了朋友,不要因为朋友没了爱情,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的祝福。

  对于这我的意见是:

  1、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可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各种文体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推荐访问:农民收入 调查 菁选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 菁选8篇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1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0篇100字